
公共资产家底不清、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存在利益寻租空间……如何解决公共资产负债管理难这一困扰地方政府的共性和瓶颈问题?半年多前,耗时仅6个月,全国首创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在南宁上线,实现了“一套系统、一张地图、一份报告”平台架构,摸清了政府资产负债的家底,建立了透明化的融资服务平台,初步构建了“不能腐”的体制机制,这也是“创新的种子在南宁开花结果”的好诠释。目前,南宁市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二期项目上线,形成了“一个系统+两个一体化”(即扶贫资金监管系统+财政一体化系统、国资一体化系统)、完善了“两个平台”(即融资服务平台和产权信息平台),标志着南宁市城市治理和国资监管步入了新时代。
产权信息平台也初具规模。通过扩大受让方范围,提高市场化竞价程度,目前已推送产权交易项目60宗,挂牌总金额9亿多元,实现溢价超20%,有效助力国有资产转让收益大化。和政府传统管理模式相比,智能云平台呈现出领域建模新、管理模式新、系统功能新、智能水平新、制度规划新等五大创新,发挥了“理家底、控债务、降成本、增融资、防腐败”等五个方面作用,使公共资产负债的产生、管理、交易各环节环环相扣,解决了政府传统管理模式的“痛点”。这些成果来之不易,凝聚了各方的努力和汗水,也是智能云平台的创新力和持续力的佳见证。
扶贫资金监管系统可以全面展示全市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和支出的情况,支持数据下钻到底层支付凭证级别的详细信息,还能对财政扶贫资金发票进行智能识别,实现真伪校验,并及时反馈异常信息。这意味着,利用大数据手段能对南宁市财政扶贫资金进行全面梳理和监管。纪委监察机关通过系统监测扶贫项目进展、资金支出等信息,对反馈的异常数据开展精准监督核查,进一步理清扶贫资金来龙去脉,让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值得一提的是,在该系统前期试运行过程中,核查出28张异常票据,纪检监察机关坚持问题导向,既查报账票据真实性,又查问题票据背后优亲厚友、截留挪用、虚报套取等腐败问题,实践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进行处置。目前已发现2起虚报套取扶贫资金问题,开展谈话提醒1人、批评教育3人、通报批评1人,立案调查2件。另外,核查中发现某电脑办公设备供货商开具虚假发票的问题,已交由国税部门进一步追查。这是扶贫资金监管系统在扶贫领域腐败治理方面取得的初步效果,更将为今后助力扶贫领域建立“不能腐”的机制体制发挥重要作用。智能云平台还将逐步完善扶贫资金监管系统功能,建立财政扶贫资金从动议、决策、实施到绩效评价全周期监管体系,提升财政扶贫资金监管规范化、使用透明性,筑牢平台反腐的机制体制。
上一篇:南宁工商局公布2017年度市场消费统计分析数据-... | 下一篇:南宁市国土资源局召开视频会议--南宁移动 |